水处理是为了使水质满足特定环境及回用的用途,通过物理、化学和生物手段,对水质进行治理、去除或增加水中某些对生产、生活及环境不需要或需要物质的全过程。目前,按照污水来源和处理途径,我国水处理可以细分为原 ...
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,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减灾的“新课题”。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等措施,将70%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,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抓手。试点两年时间,海绵城市建设 ...
上半年,我国水环境治理产业延续了企稳向好的上扬态势,整体产业链呈现出增速回升、体量扩容、新动能加快等主要特征。业界普遍分析认为,我国治水市场保持上扬发展态势,爆发拐点态势趋于明显,水环境治理的专业性、 ...
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,PPP模式迎来千载难逢的黄金期。随着PPP项目加速落地,国内PPP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。预计年内PPP落地规模近4万亿,污水、垃圾处理迎来大市场。 ...
在巨大市场面前,污水处理领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。日前,四部委印发《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、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》,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由政策参与的新建污水、垃圾处理项目将全面实施PPP模式。 ...
入夏以来,中国南北方降雨频发,这给我国水处理行业带来一系列的考验。对此,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,逐步解决水处理建设中的水污染及内涝等问题,并对水处理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。 ...
据外媒water & wastewater international(WWI)20日消息,中国目前拥有131个海水淡化厂,大部分生产用水用于遏制国内的缺水行业。根据国家海洋局(SOA)的报告,66.6%的淡化水用于工业用途,其余用于住宅用途。 ...
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部分,各地都在积极展开专项行动,打造“清亮”河道。业内人士提醒,黑臭水体治理不能一味追求“快”,也不能只注重“景观工程”。治理仍需遵循生态规律,以水环境修复为核心,逐 ...
国家海洋局7月19日发布的《2016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截至2016年底,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个,产水规模118.81万吨/日,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20万吨/日。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?与国际相 ...
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受海洋经济“提质增效”的目标增幅,正在技术提升和模式创新的重要阶段。目前,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仍需突破瓶颈,新能源海水淡化模式的出现有望成为新增长领域。业界普遍看好海水淡化产业在“十三五” ...
财政部官网19日发布《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、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》(以下称《通知》)提出,拟对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、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。对此,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丁伯康 ...
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,具有“不淹地、不移民、不争水、不受气候变化影响”的特点,能稳定供水、应急供水和战略性供水,是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。不过,目前一些公众对海水淡化水的使用仍存 ...
一座城市应对雨水最好的办法就是“小雨蓄起来,中雨排出去,大雨别成灾”。因此,“海绵城市”应运而生。所谓“海绵城市”,即通过“渗、滞、蓄、用、排”等技术,使得城市能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 ...
“当前中国水污染较重,形势不容乐观。”7月13日,在2017中国生态环保大会暨西宁绿色发展论坛上,环保部原总工程师、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万本太如是说。在他看来,造成水污染严重的原 ...
因海而生,向海而兴。缺水,一直困扰着我国多个地方。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曾,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,不足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,其中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。日益紧张 ...